摘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将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隆重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博览会,本届进博会继续彰显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参展,展示前沿科技、高端装备、消费品及服务贸易成果。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多场高规格的配套论坛与供需对接活动,促进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
进博会, 2023年, 上海, 国际, 博览
2017年,中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同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首次宣布,中国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创举不仅彰显了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坚定承诺,也标志着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正式诞生。首届进博会于2018年在上海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此后,进博会逐年升级,参展国别和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展品范围不断拓展。至2023年第八届进博会,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确认参与,参展企业逾3400家,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多年参展的比例高达90%以上。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的非凡发展之路。
作为新时代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进博会不仅是中国扩大进口、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抓手,更深刻推动着国内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变革。通过引进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博会有效满足了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消费需求。数据显示,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突破3900亿美元,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更是创下735.2亿美元的年度成交纪录。与此同时,大量先进技术与高端装备的引入,加速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程。例如,在高端装备展区,德国、日本企业带来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长三角地区的工厂车间。此外,进博会还带动了上海及周边区域会展经济、物流服务、跨境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仅2023年展期就预计吸引超40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对接洽谈,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是2023年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已成为全球经济合作领域不可或缺的“东方之约”。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系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持续释放中国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其国际影响力已超越一般性经贸展会,演变为全球企业洞察中国市场、布局亚太战略的重要窗口。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中国自2018年以来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连续位居世界第一,而进博会正是这一趋势的核心引擎。更重要的是,进博会搭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共平台——无论是来自非洲的咖啡农,还是南太平洋岛国的手工艺者,都能在此找到通往广阔中国市场的机会。这种包容性与普惠性,使进博会不仅代表中国的开放胸怀,更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永恒主题,2023年的盛会更在此基础上深化提出“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年度目标,彰显中国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坚定担当。本届进博会不仅是一场商品与技术的展示盛宴,更是一次关于信任、连接与希望的全球对话。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贸易增长乏力的现实挑战,中国通过进博会向世界传递明确信号: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展会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跨境融合。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进博会展览面积达36万平方米,较首届增长逾20%,累计意向成交额有望突破前七届总和的3900亿美元大关,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进口展会之一的地位。
本届进博会延续六大展区设置——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同时新增“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态”特色专区,全面呈现全球前沿科技成果与生活应用图景。展馆分布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多个核心场馆,形成从“舌尖上的世界”到“智慧未来的引擎”的完整动线。来自超过15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400余家企业齐聚申城,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再创新高,连续参展比例达90%以上,足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德国西门子带来最新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日本松下展示零碳城市整体构想,瑞士罗氏制药首发全球首款AI辅助癌症早筛系统,而来自卢旺达的咖啡农代表也携有机咖啡豆登上国家展舞台,讲述一条从非洲山地走向中国餐桌的温暖产业链。每一个展位背后,都是一个关于连接、梦想与机遇的真实故事。
2023年进博会期间,将举办百余场高规格配套活动,涵盖政策解读、技术发布、供需对接与投资签约等多元形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以“激发全球开放新动能”为主题,邀请联合国、世贸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负责人与多国政要共议全球化新路径。此外,“全球高端制造高峰论坛”“数字经济与创新合作大会”“绿色消费国际峰会”等一系列专业论坛相继登场,聚焦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前沿议题。展会期间还将举行超过50场新品首发首展活动,覆盖智能出行、健康医疗、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预计吸引超40万名专业观众参与洽谈对接。这些活动不仅促成商业合作,更搭建起思想碰撞的桥梁,让不同文明、不同背景的人们在上海这座开放之城找到共鸣——在这里,每一次握手都可能开启一段跨国合作的新篇章,每一场对话都在书写“共享未来”的生动注脚。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展馆中,先进制造业的脉搏正强劲跳动。2023年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汇聚了来自德国、日本、瑞士等制造强国的顶尖企业,展览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其中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与绿色低碳技术成为最耀眼的焦点。西门子展出的工业元宇宙平台,实现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发那科带来的新一代协作机器人,已在长三角多家工厂实现“人机共融”生产模式。这些前沿技术不仅展示了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图景,更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数据显示,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突破3900亿美元,而2023年展会期间高端装备领域的签约额预计占比将超过40%。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产业变革——通过引进、消化与再创新,中国制造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新阶段。
随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向服务环节延伸,2023年进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态”特色专区,标志着服务业正成为国际合作的新高地。从跨境金融到智慧物流,从数字医疗到云端教育,服务贸易展区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参展企业数量突破3400家。特别是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数字经济与创新合作大会”引发广泛共鸣,多国代表共同探讨数据流动、平台治理与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然而,机遇背后亦有挑战: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怎样打破数字鸿沟以实现普惠发展?这些问题在展会上被反复提及。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进博会促成的服务贸易类意向成交额有望突破80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近15%。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对中国市场开放信心的凝聚,也是全球服务业在变局中寻求融合共生的真实写照。
进博会不仅是商品与技术的交汇之地,更是文明对话与文化互鉴的舞台。2023年国家展中,卢旺达咖啡农携有机豆亮相,格鲁吉亚酒庄主现场演绎千年酿酒技艺,秘鲁手工艺人展示羊驼毛编织艺术——每一个展位都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让“共享未来”的主题有了温度与灵魂。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新品首发首展,如罗氏制药全球首款AI辅助癌症早筛系统亮相,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不容忽视的议题。本届进博会特别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提供咨询、维权与快速响应机制,保障100余项全球首发新技术的安全展示。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中国对全球进口增长贡献率连续五年居首,而这背后,正是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在这里,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的尊严同被尊重,每一次握手,都是文明之间的真诚致意。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背景下,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如期举行,犹如一束穿透阴霾的光,照亮了国际合作的前路。2023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重构加速、多边机制面临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不仅是一场经贸盛会,更是一次坚定信念的宣示。来自超过15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400余家企业齐聚上海,用实际行动回应不确定性——他们选择开放而非封闭,选择连接而非割裂。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中国连续五年对全球进口增长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而进博会正是这一趋势的核心引擎。它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全球化进程的维护者、推动者与建设者,在东方大地上,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与希望。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内容创作与产业竞争,进博会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以卓越的平台价值赢得参展方的长期信赖。2023年,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高达90%以上,这背后是中国市场不可替代的吸引力,更是进博会自身专业性与影响力的体现。展会通过精准匹配供需资源、优化展商服务流程、强化数字会展技术应用,构建起高效对接的“黄金通道”。例如,本届新增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态”专区,不仅吸引了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发布最新解决方案,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同时,超40万名专业观众到场洽谈,促成累计意向成交额有望突破39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彰显出强大的商业转化能力。进博会的成功,不在于规模的堆砌,而在于其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以人文温度增强合作意愿,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坐标。
展望未来,进博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一场展会的生命力,更承载着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深远使命。第八届进博会已展现出清晰的战略路径:一方面,深化绿色办展理念,推广低碳布展、循环利用与碳中和认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专门服务中心,保障100余项全球首发新技术安全亮相,激发创新活力。更重要的是,进博会正从“年度盛会”向“常年平台”延伸,依托“6+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会展生态,虚拟参展、AI导览、跨境直播等新模式将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国家参与者共享机遇。当卢旺达的咖啡豆走进中国千家万户,当格鲁吉亚的美酒在长三角掀起品鉴热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贸易的增长,更是一个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发展格局正在徐徐展开。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本届展会吸引超过15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参展企业逾3400家,展览面积达36万平方米,累计意向成交额有望突破前七届总和3900亿美元大关。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超90%,充分展现全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通过六大展区与“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态”特色专区,进博会不仅促进高端制造、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更推动文化交流与创新成果转化。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保障百余项全球首发技术安全展示,体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面对复杂国际形势,进博会以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正从年度盛会迈向“6+365天”常态化平台,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