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5年11月2日,Spring Boot正式宣布其4.0.x版本的维护周期将从即日起持续至2026年12月。此前,Spring Boot 4.0 RC1版本已于2025年10月发布,标志着该框架迎来一次重大更新。此次升级不仅带来了性能优化与新特性支持,更引人注目的是完全移除了对Undertow Web容器的支持,意味着开发者将需迁移至其他受支持的容器如Tomcat或Jetty。这一变革体现了Spring团队对技术栈统一与长期可维护性的战略调整,也提醒用户在版本升级过程中需重新评估部署架构。
关键词
Spring, Boot4.0, 维护期, RC1发布, 移除Undertow
2025年10月,Spring社区迎来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跃迁——Spring Boot 4.0 RC1版本正式发布。这一版本不仅标志着Spring生态在现代化应用架构中的进一步演进,更昭示着一场深层次的技术重构正在悄然展开。作为多年来最受开发者青睐的Java开发框架之一,Spring Boot此次更新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取舍。最引人瞩目的变革莫过于完全移除了对Undertow Web容器的支持,这一决定在技术圈引发了广泛讨论。Undertow曾以其高性能和低内存占用赢得部分高并发场景下的青睐,但随着Tomcat与Jetty在稳定性、兼容性及响应式编程支持上的持续优化,其存在感逐渐减弱。Spring团队此举意在精简技术栈,降低维护成本,并推动开发者向更加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容器生态迁移。RC1的发布,正是这一转型路径上的关键节点,它不仅预示了最终版的功能边界,也为全球数百万Spring应用的升级提供了明确指引。
根据官方公告,Spring Boot 4.0.x版本的维护期将从2025年11月2日起,持续至2026年12月。这一时间窗口虽看似充裕,实则对企业和开发团队提出了紧迫的适配要求。维护期的确立不仅是版本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系统稳定与安全的关键机制。在此期间,Spring团队将持续提供漏洞修复、安全补丁及关键问题的技术支持,确保生产环境的可靠性。然而,这也意味着一旦跨过2026年12月这一时间节点,所有未升级的4.0.x实例将面临无官方支持的风险,暴露于潜在的安全威胁之中。对于依赖Spring Boot构建微服务架构的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任务,更是一场关乎系统韧性与运维策略的全面审视。尤其考虑到4.0版本中对Undertow的彻底移除,许多基于该容器部署的应用必须提前规划迁移路径,避免在维护期结束前陷入被动局面。因此,这一有限的维护周期既是保护伞,也是一种倒计时警钟,敦促开发者尽早行动,在变革浪潮中掌握主动权。
自Spring Boot诞生以来,其“开箱即用”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于技术演进之中。在众多可选的嵌入式Web服务器中,Undertow曾以其轻量、高效和低资源消耗的特点,在高性能场景下占据一席之地。由Red Hat开发并深度集成于WildFly应用服务器的Undertow,凭借其非阻塞I/O模型和灵活的HTTP处理机制,一度成为追求极致吞吐量与响应速度的开发者的优选方案。尤其在微服务架构兴起初期,当系统对并发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时,不少企业选择将默认的Tomcat替换为Undertow,以期在有限硬件资源下实现更优的性能表现。在Spring Boot 2.x至3.x时代,框架仍保留了对多种容器的支持,允许开发者通过简单的依赖切换即可更换底层Web引擎,这种灵活性被视为Spring生态包容性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响应式编程模型的普及与云原生环境的标准化,实际使用数据显示,采用Undertow的项目占比持续走低。据2025年Spring生态系统调查报告指出,仅有不到7%的生产环境应用明确配置了Undertow作为主容器,远低于Tomcat(89%)与Jetty(4%)。这一趋势悄然预示着,尽管Undertow曾在技术理想主义的高光时刻闪耀,但在现实落地中,它已逐渐退居边缘。
Spring Boot 4.0正式移除Undertow支持,并非一时之决,而是长期权衡后的战略收敛。官方团队在RC1发布说明中明确指出:维护多套Web容器适配层带来了显著的技术债务,尤其在引入Project Loom、虚拟线程及全面响应式支持的背景下,确保各容器行为一致的成本急剧上升。每增加一项核心功能,都需在Tomcat、Jetty乃至Undertow之间进行兼容性验证与调优,这不仅拖慢了迭代节奏,也增加了潜在的运行时差异风险。相比之下,Undertow社区活跃度下降、版本更新滞后,使其难以跟上Spring对现代Java特性的快速整合步伐。因此,移除Undertow实为一次“减负式进化”,旨在集中资源优化主流容器体验,提升整体稳定性与可预测性。对于开发者而言,这一变更虽不涉及功能性倒退,却提出了明确的迁移义务——所有依赖`spring-boot-starter-undertow`的项目必须在2026年12月维护期结束前完成重构。短期内或将引发部分遗留系统的适配阵痛,但从长远看,此举有助于统一部署标准,降低运维复杂度,并推动整个生态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前行。
Spring Boot 4.0 RC1的发布,不仅是一次版本迭代,更像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技术洗礼”。在性能层面,新版本全面拥抱Java 21的虚拟线程(Project Loom),显著提升了高并发场景下的吞吐能力,响应式编程模型也因此获得更深层次的支持。与此同时,框架底层进行了模块化重构,引入了更加清晰的依赖管理体系,减少了启动时的类加载负担,平均启动时间相较3.x版本缩短了近18%。配置系统也迎来升级,支持更灵活的环境变量绑定与动态刷新机制,尤其在云原生部署中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此外,Spring Boot 4.0强化了对GraalVM原生镜像的内置支持,构建出的原生可执行文件内存占用降低至传统JVM模式的40%以下,为Serverless架构和边缘计算场景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移除Undertow,并非孤立决策,而是这一系列现代化演进中的必然选择。它标志着Spring团队正以极强的战略定力,剔除边缘技术负债,聚焦核心生态建设,让整个框架朝着更高效、更统一、更具前瞻性的方向迈进。
面对Spring Boot 4.0带来的结构性变革,开发者群体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据2025年Spring生态系统调查数据显示,尽管仅有不到7%的生产项目使用Undertow,但对于这些团队而言,迁移任务不容小觑。他们必须在2026年12月维护期结束前完成从`spring-boot-starter-undertow`到Tomcat或Jetty的技术切换,涉及配置调整、性能压测乃至监控体系的重新校准。短期内,这无疑增加了升级成本,甚至可能暴露遗留代码中的隐性依赖问题。然而,挑战背后亦蕴藏机遇。此次更新促使开发者重新审视应用架构的合理性,推动团队采用更标准化的技术栈。建议开发团队立即开展影响评估:梳理现有项目依赖,制定分阶段升级路线图;利用RC1版本进行兼容性验证,提前发现潜在冲突;同时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对虚拟线程、响应式流与原生镜像等新特性的理解与掌握。唯有主动应对,方能在变革中化被动为主动,将版本升级转化为系统能力跃迁的契机。
Spring Boot 4.0的发布,预示着Spring生态正加速迈向“精简、高效、云原生优先”的新时代。随着Undertow的退出,Tomcat与Jetty将成为主流嵌入式容器的唯二选择,预计未来两年内,两者在社区支持、文档完善度及第三方集成方面将进一步拉大与其他替代方案的距离。而Spring团队对Project Loom和GraalVM的深度整合,也释放出明确信号:未来的Java应用将更加注重资源效率与横向扩展能力,传统重量级部署模式将逐步让位于轻量化、快速启动的运行时形态。可以预见,在2026年维护期结束后,Spring Boot或将开启5.0的技术预研,进一步探索AI辅助配置生成、自动化性能调优等智能化方向。而对于整个开发者生态而言,技术选型的自由度或许会有所收窄,但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将大幅提升。这场由Spring Boot 4.0掀起的变革,不只是代码的更替,更是理念的重塑——在一个追求敏捷与可持续的时代,少即是多,专注才能致远。
Spring Boot 4.0的发布标志着框架迈向现代化架构的关键一步。自2025年11月2日起至2026年12月的维护周期,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明确的升级窗口。随着RC1版本的推出,框架不仅在性能上实现跃升——平均启动时间缩短18%,更通过全面支持Java 21虚拟线程和GraalVM原生镜像,强化了云原生与高并发场景下的竞争力。最引人注目的变革是彻底移除Undertow支持,这一决策虽影响不足7%的现有用户,却体现了Spring团队精简技术栈、降低维护成本的战略决心。面向未来,开发者需主动适应容器生态的统一趋势,尽早完成向Tomcat或Jetty的迁移,以确保系统在维护期结束后的稳定性与安全性。